为增强研究生院青年骨干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我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知识创新工程需求,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进一步发挥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2005年11月5日至6日,研究生院2005年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在雁栖湖园区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班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极大关注,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青年骨干教师的普遍赞誉。
一.校领导关注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强调培训班的举办是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
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学委员会主任邓勇教授亲临培训班并做总结性发言,与全体青年教师进行了坦诚的沟通与交流。他回顾了几年来研究生院实行的一系列教学改革重要举措,强调了我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对加强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品牌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回答了大家在工作中面临的困惑、疑虑及普遍关心的问题,重申了“三统一,四结合”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他指出,研究生院的功能定位是“教学中心、管理中心”,教学工作是我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好教学工作才能掌握真正的主动权,才能履行好中科院交给我们的光荣职责,才能在更好的条件和氛围下为科研院所服务,才能实现“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奋斗目标。邓书记还就研究生院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规划与展望,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研究生院一定会有灿烂而光明的未来。
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苏刚教授以“为人师表,桃李芬芳,教学相长,甘于奉献”为题给全体学员做了精彩详实的报告。他首先肯定了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举办是今年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强调了教师的任职条件、基本职责和义务,并对研究生院的教学体系、教学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述我校“三统一,四结合”的办校方针、“服务创新,贡献社会”的功能定位以及在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突出了研究生教育是z6尊龙凯时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随后,苏刚教授结合2005年的教学工作,介绍了研究生院“两段式”培养模式当中集中教学阶段的教学组织结构、学期结构、秋季、春季和夏季学期的教学侧重点、授课教师比例、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来源和数量、课程设置及类别、课程开设依据等基本教学体系和数据,通报了三个学期的开课情况和各院系授课教师的分布情况。他回顾了2004―2005学年的教学工作,重点强调了教学巡查、教学督察和教学评估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秩序的重要性以及我校夏季学期的成功举办所产生的良好社会效应。他从教学秩序、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谈到2005―2006学年教学工作展望时,苏刚教授引用路甬祥院长和邓勇书记的讲话,客观分析了目前研究生院在教学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申了教学工作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服务知识创新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并对本学年的教学改革任务进行了部署。他希望大家满怀信心、抓住机遇、持续创新、跨越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彭家贵教授出席培训班,他就培训班学员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表了简短而精彩的讲话。他指出,做一名好教师的关键在于责任和兴趣,要对教育事业投入极大的热情,要敬业爱岗、勤奋踏实,要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达到作为一名好教师的最高境界。他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要尽快更新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一流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彭教授说,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教学是科研的必备条件之一,对科研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他希望学校在各项规章制度和条例的制定上要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以便更有效地挖掘和激励教师在教学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相信通过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的活力与大胆创新、同龄人的竞争与合作,我校的教学事业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二.资深教授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言传身教,促进青年教师教学
水平的稳步提高
此次培训专门邀请到地球科学学院、人文学院、物理科学学院的周蕙兰、刘二中、马晖扬三位具有二、三十年教龄、所授课程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课程的资深教授为全体青年教师做教学经验报告。三位资深教授针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与青年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切磋,就如何做好课程教学工作谈了各自的看法。他们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自己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切身体会,报告语重心长、耐人回味、内容丰富、言简意赅、针对性强,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和促进其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蕙兰教授在教学经验报告中指出,研究生课程教学是专门学科领域高级科研人才培养过程的第一步,是传授专门科学领域的理论方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殿堂。她认为课程设置是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方向和培养质量的大计,而课程教学是实现课程设置的关键。周蕙兰教授对课程教学中带有共性的规律性内容从备课、课程结构、授课内容取舍、课堂气氛调动、讲课语速、习题、教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耐心细致、全面精彩的讲述,并要求教师正确对待课程评估的结果,对课程教学要投入更高热情、更多心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加深和拓宽理论基础和知识范围,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创造出高水准的经典课程。
刘二中教授的报告独树一帜、别具风格,他结合多年的执教经验,讲述了当好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指出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教学有其实质性、规律性的内容,只有重视教学,营造好的氛围,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他说,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教书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具备严肃的教学态度、善于钻研的敬业精神,讲求授课形式和内容的系统化和多样化,洞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才能有利于知识的全面消化与吸收,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他说,要把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教师全面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马晖扬教授的报告精简新颖、内容实用,他结合物理教学实践经验,在教书育人方面给了青年教师比较全面、感性的观点和认识。他说,青年教师要想在教学方面取得一定成绩,得到学生的肯定,要想对一门课程有较为完整的理解,就要对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调动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发挥聪明才智,才能教好书。做到这一点就要多读书,要具备大量的文化科学底蕴,了解相关专业学科领域的历史现状、发展前途,要站在更高的观点上看待问题、开阔视野、反复摸索、积累经验。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充分了解学生需求,讲求教学风格和形式的有效运用,成绩评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分布,这些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青年教师感悟教学方法与艺术,探讨教学规律,交流切磋,以期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加此次培训的59名青年骨干教师来自研究生院的12个院系。其中人文学院4名;外语系6名;数学系4名;物理学院3名;化学学院6名;生物系4名;地球学院5名;信息学院5名;资环学院6名;管理学院9名;软件学院5名;工程教育学院2名。这些青年教师基本上是各院系在2003―2005年期间新引进的教学骨干,对学校的总体情况了解少,个别教师的教学经验有些欠缺。培训班的举办旨在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熟悉研究生教学的规律和基本要求,熟练完成教学环节的各项任务,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坚定做好教学工作的信心。
在聆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报告和发言后,学员们进行了分组讨论,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大家踊跃发言,讨论气氛热烈,成效显著,普遍认为培训班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求真务实,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惑,对岗位职责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收获颇丰。另外,通过此次培训,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场所和平台,加强了彼此的交流与沟通。通过交流,特别是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使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获得了灵感。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对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收获与体会
通过此次培训,青年教师们获益匪浅,领导们的报告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使他们不仅了解了学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而且能够更加客观地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理性地谋划自己的未来。同时希望学校能将该培训班继续办下去,并尽量多地组织其他各种形式的培训与交流活动,更好地促进不同学科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这是教务处举办的一次岗位培训,达到了求真务实的目的,收到了满意成效。与会教师对此次培训的精心策划、组织和筹备等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表示培训班的影响和效益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显现出来。
本次培训经历将作为青年教师上岗的重要依据,学校希望通过岗位培训,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进而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