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的教学秩序稳定,教学管理日趋科学与规范,各院系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继续贯彻落实教学规章制度,强化常规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进一步确立我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为确保研究生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及时掌握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自开学以来,教学委员会和教务处以改进课堂教学、严格教学质量管理为根本,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监督机制,重点针对我校集中教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开展教学巡查和督察工作,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巡查是检验教学效果、稳定教学秩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
重要手段
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开设表,教务处组织人员对玉泉路园区和中关村园区各院系研究生课程的开课情况进行了两期共十次教学巡查,其中玉泉路园区共80门(次)课程,中关村园区共57门(次)课程。从教学巡查的结果看,教学工作总体情况令人满意,大部分教师上、下课准时,认真进行课堂教学,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教学秩序井然,授课效果良好,确保了全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有序进行。但巡查中也发现如下问题: 1. 个别授课教师存在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现象,未完成规定的课时量。2.极少数授课教师因各种原因调课,但未及时通知所在院系、教务处和选课学生,也未填报“教师调课通知单”。3. 个别教室学生到课人数与选课人数差别较大。上述问题经过调查与核实,在相关院系的重视与配合下,现已得到妥善处理。各院系在教学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从切实保障教学秩序、严格规范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确保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在各个环节有序、规范的顺利实施。
二. 教学督察是教学监督、指导、保障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学督察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实践的过程管理,促进了教学活动相关环节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教学督察人员由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委员、各院(系)负责人和部分资深教授组成。采取课堂听课,并视具体情况向主讲教员和学生等了解有关情况的方式开展督察工作,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其目的在于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教学督察人员认真听课并做好相关记录,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换意见。尤其是在帮助提高方面,针对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提出指导性建议,做到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使督导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督察中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现通报如下:1.适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知度,尽量避免单调的“灌入式”教学和公式推导。2.根据整体课程要求,平均分配课程内容,掌握课程进度。3. 管理类课程要增加案例式教学,尽量避免“照本宣科”。4.建议改善课堂演示文稿(PPT),要求字迹清晰,并适当配以教学工具辅助课堂教学。5.有些年轻教师应适当调整授课语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以利于对新知识的领悟和消化。6.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名称应更加通俗、吸引人,以扩大选课学生范围。另外,学时数可设为30―40学时,教材的遴选应尽量做到统筹兼顾。7.学科基础课要注重课程内容的个性化。8.有些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内容应适当加深。 9.有些课程名称与课程内容不匹配,应紧密结合主题,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10.由于选课学生专业背景差异大,建议多了解学生需求,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并配合部分课外作业,逐步扩展教学内容。11.增加野外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12.由于讨论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如文献的选择、学生课前指导、对论文的把握、引导、解疑、总结等,因此,建议此类课程应由科研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开设。
通过开展教学督察工作,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加强了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更增进了对教师的了解,使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灵活性、针对性、多样性有机统一。
教学巡查和教学督察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提供了可靠保证。我校将在不断总结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教学监督工作的力度,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
(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