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资源建设项目是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中科院人教局、信息办等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2007年5月,施尔畏副院长批示,同意研究生院提前启动“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中的教育资源建设工作。
一、研究生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
根据中科院领导的批示以及研究生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2007年5月至9月,研究生院完成了22个多媒体教室的升级改造,逐渐建立起了较完善的资源建设基础环境。目前,研究生院网络直播教室已增至28个,具备了每年完成170余门课程制作的能力。
2006―2007学年夏季学期,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和授课教师的积极配合下,研究生院远程教育中心完成了121门课程、343门讲座的录制及课件的制作任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同学年秋季学期,远程教育中心以跨学科课程兼修计划“Program-10”课程的制作工作为重点,开始按照专业体系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并进行了“院士精品系列课程”的制作。截止目前,已完成50门“Program-10”课程的录制并及时上传到“空中课堂”,为研究生跨学科、跨专业领域学习和回所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为中科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环境保障。
二、学习环境建设和技术支持服务
为使分处各培养单位的学生能够及时共享北京集中教学园区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生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2005年我校开通了空中课堂,设置了11个教育频道,对部分课程进行网络录播,实现了远程异地授课、学习。到2006年10月,访问量达12万余人次。2006年10月19日,按照“院系与特色频道相结合”的形式,对空中课堂进行改版,推出了在线学习频道,包括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中国z6尊龙凯时创新案例、网络教育论坛、夏季学期特色课程、物理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系、管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工程教育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其它培养单位等19个频道,“院系频道”也作为专题频道为师生服务。
目前,“空中课堂”已上传课程619门,其中流媒体课件378门,资源下载资料207门。从2007年4月起,已陆续将各培养单位的IP地址范围加入到“空中课堂”,实现了中科院内部免登陆,同时为30000余名学生、800余名教师注册。自2007年夏季学期以来,“空中课堂”访问量超过96000余次,累计访问量达250000余次。
三、研究生对“空中课堂”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目前,“空中课堂”已成为学生课外学习、自主学习的有益补充和必要手段,研究生对这一重要学习资源的需求也逐步增加。
远程教育中心于2007年1月在“空中课堂”首页设立了“在线留言”栏目,于2007年10月进行了有关使用等方面的在线调查,这两项功能是专门为“空中课堂”的学习和使用者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与服务的。2007年“夏季学期”以来,已有近400人次通过这两个栏目反映使用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远程教育中心对上述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并与部分学生进行了面对面交流。从反馈意见中看出,学生们普遍对“空中课堂”予以肯定,并对研究生院网络教育资源提出了新的需求。第一,学生普遍欢迎网络在线学习方式,希望能继续丰富“空中课堂”的课程内容。从调查中看出,学生对数学、计算机类等专业基础课的网上学习需求较大,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增加本专业课程的网上学习。第二,学生希望“空中课堂”的课程录制和课件制作质量不断提高,并希望看到授课教师详细、完整的电子课程教案和相关的学习资料。第三,“空中课堂”应根据学生网上学习的特点不断改版更新,使界面更友好、功能更易用、网络课程的分类更为合理,尽量做到编排明确、清晰、便于查找。第四,学生对网上协同学习、在线交流讨论等提出了新的需求,建议在“空中课堂”中建立课程交互平台,以方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评价和答疑,形成研究生院网上学习的完整体系。
四、近期工作
1.计划于明年初再次对“空中课堂”进行改版,重点突出对系列讲座课程的分类显示、完善课程搜索、统计显示等功能,并在技术上完成从ASP 到.net的升级,做好大量并发访问的技术准备和实时教学的技术支持服务。
2.研究生院远程教育中心目前已引进基于moodle开源技术建立的“Program-10课程网站”和中科院网络中心音视频组开发的“voip网络多媒体通信系统”,开始进行网络式、情景式、交互式、协同式教学培训平台的开发,并逐步开展试点与推广。该系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线交流、小组讨论等协同式、交互式学习的需求。
3.将继续加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并继续加大玉泉路、中关村两个教学园区的多媒体教室建设。
(远程教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