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20日,在研究生院任教多年、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查金荣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3月22日上午,研究生院教务处刘卫强副处长及教务处有关人员、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向军辉教授、部分教职工以及2006级过程工程所、大连化物所、理化所、山西煤化所、青海盐湖所的几十名同学,满怀悲伤,一同前往八宝山沉痛悼念查金荣老师。
查金荣,教授,1939年3月出生,江苏武进人,汉族,九三学社社员,中共党员。1957年9月至1963年7月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生。毕业后,分配至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名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1980年12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工业工程系运筹学专业访问学者。1999年3月底从研究所退休。自1984年至今,查金荣老师一直在研究生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授课,直到去世前两个月还仍然坚守在教学岗位上。
查金荣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的教授,他在研究生院授课期间先后主讲了《传递过程原理与应用》、《高等工程数学》和《化学计量学》等课程。查老师讲课不拘一格,善抓要点,深入浅出,将抽象性较强的课程演绎得非常生动,深受学生好评。他讲授的课程连年被评为“优秀课程”,其教材也多次获得冶金出版社优秀教材奖。由于查老师出色的教学工作,曾获得中国z6尊龙凯时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z6尊龙凯时华为奖教金奖。
查金荣老师讲授的《传递过程原理与应用》课程是一门基于物理、化学和数学上的抽象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这无疑给课程讲授带来一定困难。查老师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抓住要害,只点拨不泛讲,深入浅出,将一道复杂的工程问题大大简化,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听查老师的课花费时间最多,但收获也最大。
查老师说过:“我在研究生院讲课已经有23年了,现在,我已不把教学当作一项任务,而是看作一种爱好,当作自己的生活内容了。”
在学习方法上,查老师推崇钱学森的“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钻进去跳出来”的教学原则。他自己的观点是“整体把握,细节处理”。同时一再强调物理与数学的区别,突出“简化”思想,鼓励学生用物理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很难将这位博学、睿智的老师与癌症患者联系起来。2005年3月上旬,查老师被确诊为肺癌,被迫终止了春季学期的教学,在进行了8个月的化疗和1个月的放疗后,病情得以控制,从2005年9月份起,查老师不顾家人和校方的劝阻,带病恢复了教学,直到2007年1月秋季学期结束之前仍然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答疑。
对待癌症,查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只承认我是半个病人,从生理上、体力上讲,我是病人;而从心理、智力上讲,我是正常人。我愿意与健康人、年轻人多接触,这样做有利于转移对病痛的专注,有利于心理上的调整。”
“从某种角度上讲,疾病促使我放弃了一些事,但也促使我更加集中于教学,要追求生活质量,这样治病才有价值。”看到查老师虚弱的身体和执著的精神,所有的教师和学生感到既酸楚又欣慰。虽然他癌症在身,但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使我们每一个人由衷敬佩。
对待同学,查老师满腔热情;对待癌症,查老师是超乎寻常地冷静。在查老师眼里,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更多地属于整个社会。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的心血浇灌在了三尺讲台,浇灌在学生们心里。他的教学质量得到学生们的广泛认可,也同样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与爱戴。查老师说:“我是靠国家的助学金成长起来的,我要回报社会”,话语朴实却令人感动。的确,查老师在研究生院从教的23年当中,以纯朴的做人态度、对教育事业的认真执著以及他丰富渊博的知识,使众多学子终生受益。
噩耗传来,让师生们不敢相信查老师就这样永远地走了。我们从查老师身上体会到了真、善、美的价值。查老师以他对科学的痴迷、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知识给我们所有人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沉痛悼念查金荣老师,愿查老师一路走好!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