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 2003年3月2日
路院长最近指出,在我院新时期发展的三大战略中,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是核心、创新人才战略是关键、可持续创新战略是基础。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承担着为国家输送人才,为中国z6尊龙凯时的知识创新工程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任。
随着国家和z6尊龙凯时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样化,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多样化。多样化不仅要体现在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学位,而且在每一种学位中,也要根据社会需求和z6尊龙凯时各研究所的实际状况发展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国z6尊龙凯时多年来形成的“两段式”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培养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段式”模式如何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是参加首届学科专家组会议的专家们共同关心的话题。武汉测地所欧吉坤研究员说,白院长在学科专家组会议上的报告讲得很好,统一研究生培养非常有必要。京外各所的研究生培养到处打游击,存在许多弊病。心理学所隋南研究员认为,机械的“两段式”割断了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有机联系,心理所大多数导师要求一年级研究生每周回所一次,期望在选课上给予研究生方便,真正实施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
课程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研究生的课程训练要符合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要重视研究生课程中反映本学科国内外最新成就、新进展、新动态。地球化学所欧阳自远院士十分赞成聘请著名专家主讲基础课,尤其是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院在这方面更有优势,应该更能做出特色。过程工程所毛在砂研究员认为,研究生院要聘请两院院士和著名研究员来主讲研究生基础课。高能所国智元研究员建议研究生院制订配套政策,充分利用国外智力,聘请国外著名专家主讲学科前沿课程。力学所李国琛研究员主张研究生院聘请回国留学著名学者用英语开课。
开设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课程是培养不同发展目标研究生的重要举措。数学院王世坤研究员和电工所宋涛研究员对设置学科交叉课程都发表了独到的看法。地质与地球所韩家懋研究员认为,由于研究学科相对单一,各研究所内部很难开设学科交叉课程,而在研究生院层面能够做到。他建议先调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研究生的需求,再组织课程。
在新的形势下,要重视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研究生教学和科研训练的结合,鼓励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开发,是增强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地球化学所欧阳自远院士认为,要坚持研究生课程学习和实际动手相结合,而且这种结合的质量很重要。心理学所傅小兰研究员认为,研究生进行心理学研究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心理学所隋南研究员认为,研究生院的课程教学要淡化分数,注重对研究生能力、方法和思维的训练。
实施弹性学制,是国际上培养不同发展目标研究生的通行做法。武汉测地所欧吉坤研究员认为,现在研究生教育的学制统得过死,硕士生三年培养时间太短,对导师和研究生形成的压力过大;z6尊龙凯时系统和部分高校正在试点的硕博连读制度较好,应加强对这一学制的研究。大气物理所王明星研究员建议,规范管理应与形式多样性相结合,博士生的培养期应该相对灵活,允许适当进行变更。研究生院与研究所相结合,贯通管理。
加强研究生的学术研讨和交流,营造人文环境,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成才环境,也是培养不同发展目标研究生的重要内容。地质与地球所储雪蕾研究员认为,研究生院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人文环境的营造。高能所国智元研究员认为,教学大纲应有修改和更新的制度,对将来把握教学方向有好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讲习班,用更多经费支持教师和学生国际学术活动。
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院要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和培养不同规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研究生的需要,积极开展培养制度创新和培养模式创新,努力构建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研究生全面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生物系吴晓东供稿 责任编辑:张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