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尊龙凯时

信息门户 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网站地图 English Version
信息门户 学生 教工 校友 考生
网站地图 English Version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深化科教融合 推进教学改革

――海洋学科教学大纲编撰及教学工作研讨会在海洋所召开
5 月25日,海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编写以及教学工作研讨会在海洋研究所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修订海洋科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撰写并研讨相关专业课教学工作。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委员于锦海教授和地学院教师苏强博士应邀参加会议,秦蕴珊院士及研究室负责人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环流室尹宝树副主任主持。
会上,海洋所研究生部主任武伟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相关情况。研究生院地学院教学大纲编写秘书苏强博士介绍了本次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修订的总体意见及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等情况。
针对新版教学大纲中的课程设置内容,如课程名称、课程内容、课程性质、课程的大纲撰写人和主讲教师等,各位与会专家从自身专业出发,就增加或调整的相关课程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议认为,海洋科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但仍需增加部分课程。其课程设置确定后落实教学大纲撰写人和主讲教师至关重要;针对各专业自身的特点,可增加或调整本专业相关课程,并邀请其他院所或本所老师(包括退休人员)到研究生院授课。
作为研究生院第二届海洋科学学科教学专家组组长,秦蕴珊院士对课程设置提出了许多非常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秦院士认为,现有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合理,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应做适当调整;同时,课程设置不宜太多太散,应本着“少而精,有所设,有所不设”的原则来考虑,避免重复。此外,在海洋科学四个主要二级学科的建设方面,应当发挥、利用研究生院自身优势,将其它学院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借鉴到海洋学科中来,完善并提高海洋学科整体教学水平。在新增课程方面,秦院士特别强调,课程设置确定后落实教学大纲撰写人和主讲教师至关重要。
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宋林生主任则认为,未来研究生院的教学改革工作应当更加以培养人才的系统化为原则,例如在海洋生物二级学科下,将授课方向和重点落在学科原理和技术手段两个方面,强调海洋生命过程的主要原理是什么,可以应用的科研技术手段有哪些,并将开授各个二级学科的核心课程作为推进教学改革重要方向之一。
于锦海教授指出,目前海洋科学教学工作相对薄弱,核心课程尚不完整。要改善这一状况,不仅依赖于研究生院人才引进制度的延续和加强,更希望中科院海洋所、南海所以及烟台海岸带所等兄弟单位能够进一步匹配更多的专家赴京授课。海洋所研究生部武伟主任同样认为,各个研究所的科研专家赴京讲授课程是提高研究生院海洋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会议确定了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编写相关责任人,包括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吴时国副主任、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尹宝树副主任、海洋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张盾研究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李超伦副主任和赵卫红研究员、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徐奎栋主任、胶州湾生态站张光涛副主任、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宋林生主任和刘保忠研究员等。
本次会议明确了研究生院海洋学科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向,并为今后海洋学科教结合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前期调研资料。
于锦海和苏强两位老师还与研究生代表就在京学习期间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经历,畅所欲言,对如何建立海洋品牌课程、细化课程安排、授课形式改善及教学评估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增设海洋科学课程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本次研讨会是海洋所与研究生院深化科教融合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加强海洋学科的教学,进一步促进海洋所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实现海洋学科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
(海洋研究所 地球科学学院 供稿)

责任编辑:脱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