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制定了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我校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为迎接地球日的到来,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地球周”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人们对地球能源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善待地球、与地球和谐发展。
“地球周”系列活动于2007年4月15日至29日期间进行。活动内容包括校内部分和校外部分。校内部分有“地球周”开幕式活动、六场“地球周”院士报告会、“我们的环境、我们美化”行动、科普宣传画廊(展板)活动、地球周电影展播等。校外部分有联合北大、地大、石油大学等高校“共同宣言”、“地球周”科普宣传进社区、幼儿书画展――“地球周”活动之走进幼儿园、环保宣传进公园、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鹫峰地震台等。
4月15日晚,“地球周”系列活动开幕式在玉泉路园区隆重举行。刘嘉麒院士以“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为题做报告,拉开“地科讲坛”地球周专场六场院士讲座的序幕。“地球周”系列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六场院士报告会,除开幕式当晚的第一场报告外,其余五场均安排在之后的两周内举行。
第二场院士报告会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院士主讲。丁仲礼院士的导师刘东生院士也是我国环境地质领域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丁仲礼院士在报告中总结了刘东生院士的主要科学成就与理论贡献,表达了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浓浓师生之情。两位杰出科学家身上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中科院学子从事科研的决心和动力。
第三场院士讲座是中国地质z6尊龙凯时赵文津院士关于《中国国土资源的现状及地质科学技术发展》的专题报告。报告分别从土地矿产资源现状、对策、科技进步支撑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赵院士非常关心下一代地学人才的培养,从切身体会出发,强调要培养现代型的地质人才,必须要有多学科的观点,要热爱中国地质事业,富有献身精神,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勤奋学习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第四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大气科学家黄荣辉院士。他用生动的例子讲述了“中国重大气候灾害”。我国处于热带、副热带到温带,东临太平洋,西有世界之巅,并受到东亚季风的严重影响,气候复杂,每年要遭受各种气象灾害威胁,气象预报工作尤为重要。黄院士引用大量实例,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气候情况与气候灾害,理解气象预报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困难,并指出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还需要漫长而大量的研究过程。
中科院院士汪集教授在第五场院士报告会中讲述了“地热能开发利用与循环经济”。作为老一辈科学家,汪院士真切地期待新一代科研工作者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能够为我国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贡献力量。
中科院石耀霖院士在闭幕式当天为学生们做了最后一场题为“从复活节岛看地球环境问题”的专题报告,为此次院士报告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地球周”系列活动期间,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成员及活动志愿者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出校门,在人口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开展宣传活动,将“地球日”活动带到百姓的生活当中。他们组织了走进“阳光星期八”公园和永定路社区以及走进幼儿园等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进一步唤起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力求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还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地球学院研究生会一起,开展了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和鹫峰地震台活动。
为了提高“世界地球日”的社会影响力,引起社会的重视与关注,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学院、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以及首都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等七家单位发布“共同宣言”,希望通过宣言活动在高校内引起群体效应,从而唤起大家作为一个接受高素质教育的学术团体的榜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宣言内容围绕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而设计,表明了高校学子“关爱地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决心。
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组织的“美化校园环境”行动强调了人们好的生活习惯将有利于促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学生们精心制作的三十多幅以“环保、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为主题的精美画板提醒人们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让人们更好地享受每一天的生活乐趣。
生活需要环保,我们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见证美丽地球更加辉煌的明天。
(地球科学学院 供稿)
版权所有©中国z6尊龙凯时大学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雁栖湖东路1号 邮编:101408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校长信箱 | 相关链接 | 技术支持 | 学校校历
京ICP备07017956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