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 2003年3月10日
经过各学科专家组专家们一年多的共同努力,到首届学科专家组会议召开时,28个一级学科、91个二级学科的课程设置修订和课程大纲撰写工作已完成,分别占全部工作的68.3%和75.8%。白春礼院长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所取得的成绩,指出这项工作在短时间内迅速启动并快速推进,是院所专家优势作用有效发挥的结果,是“三统一、四结合”办学方针的有力实践,也是研究生院“管理中心”、“教育中心”职能的具体体现,为统一教育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家们在总结课程设置修订工作经验的同时,客观分析了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计算所韩承德教授谈到:“我们在课程设置上下了很多工夫,但计算机学科到底应讲哪些课,发展很快,变化很快,交叉很厉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更新。”自动化所田捷教授说,研究生院的硬件条件很好,对教学抓得也很紧,但研究所怎样为提高教学质量作贡献,还需要进行探讨。
专家们认为,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基础性教育的重要性。金属所屠礼勋研究员认为,课程设计是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学生没有共同的起点,标准定的高,对学生的难度大;定的低,以后上课难。现在大纲设计的很好,但是否有合适的教师上课是今后值得注意的问题。金属所巴图研究员说,要注重质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学科基础课非常重要,应建立习题库。应想办法把顶尖的科学家请过来,教一两门课程,最好是基础性的,一方面可以扩大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对科学家的自身提高也有好处。力学所李国琛研究员说,按教学大纲来讲课,根据内容请教师。讲课是基础的,讲座是前沿的。英美教学强调基础性,我们也要坚持。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王世坤研究员认为,我们在一级学科基础上设置教学大纲,实际上一级学科之间是有交叉的,课程设置要不断完善,体现这种交叉性。
师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师资力量及水平,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学科专家组会议达成的共识。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说,天文学科的特点是国际交流特别多,用英语编写教材,讲课用双语,课程设置中应增加文献阅读能力辅导的课程,熟悉学科领域的专业词汇。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学科基础课全部有大纲,专业课少部分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撰写大纲和讲课。研究所应该运用政策导向把优秀的科研人员和老专家请到课堂上来。计算所唐志敏研究员说,计算机学科应用性强,应注意其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是,课程大纲完成,只有一位常任的主讲教师;大纲写了,但找不到合适的教师。课程的难度还需进一步调整。提高教学质量要从难度入手,多以大作业的形式。高能所何景棠研究员认为,在讲课当中接触年轻人可以使思想保持活力,以前都是一流的科学家给研究生讲课,有名的科学家是重视研究生教育的。
课程设置的修订以学科为主线,覆盖了本学科的主要专业,同时充分考虑高新技术等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生的需要。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及组织管理的能力。课程设置除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外,每个学科按不同的课程属性分为学科基础课、学科综合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
玉泉路教学园区目前已经能做到所开课程全部经过学科专家组审定,并全部印有教学大纲。这项工作的进展,可以为学生选课、教师授课、教学评估等提供重要依据。
(教务处供稿 责任编辑:张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