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z6尊龙凯时研究生院教学委员会 2002年12月31日
近日,研究生院为吸引优秀考生而设立的“优秀考生奖励金”已评审完毕,奖励金将很快发到获奖的136位同学手中。
“优秀考生奖励金”是研究生院为吸引国内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而自筹资金设立的,最高额度1万元人民币,计划从2002年起试行两年。
为了使这项奖励制度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起到应有的效果,研究生院联合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了奖励金评审委员会,制定了《优秀考生奖励金条例》,条例规定:
北京大学等10所重点大学各学院(系)综合测评前三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入我院,每人可获得奖金1万元;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各学院(系)综合测评前三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入我院,每人可获得奖金4000元;在大学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的,或在规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的本科生考入我院,每人可获得奖金3000元;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公认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比赛或竞赛(如“挑战杯”等)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学生考入我院,每人可获得奖金3000元。
“优秀考生奖励金”的评审,首先由个人申报,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资料进行审核,在公示后确定最终的发放名单。对于申请“优秀考生奖励金”的学生,研究生院除要求提供相关证明外,还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3天的公示,同时以公函的形式与学生毕业学校进行了复核,以确保评审结果的准确和公正。
经过奖励金评审委员会认真审核,研究生院在本次评审中,共发放“优秀考生奖励金计61.1万元”。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南开大学的6所名牌大学的17名同学,在学院(系)综合测评中排名前三名,每人荣获奖励金1万元;有84名同学在211工程高校各学院(系)综合测评中排名前三名,每人荣获奖励金4000元;有3名同学在大学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被SCI收录,每人荣获奖励金3000元;有32名同学在“挑战杯”等全国比赛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每人荣获奖励金3000元。
“优秀考生奖励金”是研究生院为吸引优秀生源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之一,对于研究生院的招生工作起了很好的助推作用,不少培养单位从中受益(136名学生分布在37个培养单位)。在2002年的“优秀考生奖励金”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在网络宣传、报刊公示、与高校的沟通反馈等措施,使这一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对提高2003年生源质量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002级优秀考生奖金获奖名单
一、学院(系)综合测评前三名:
半导体研究所:杨文、陈诚
大气物理研究所:刘琨、裴顺强、李立娟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叶宇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王婧博、肖伟、黄孝刚
电子学研究所:丁长林、胡玉新、韩昭颖、王健、赵志伟、冯磊、张亚飞、曹瑛、焦重庆
高能物理研究所:王国峰
国家天文台:游霄鹏
化学研究所:马伟明、吴冬霞、郭丽、李清旭
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孔宁
计算技术研究所:梅小露、方红霞、孙毅、许先超、肖丽娟、李淳、梁莉、何彬、王海鹏、孙小涓、张冬蕾、林皓、龚艳芳、熊德意、沈星星、周昭涛
空间科学应用研究中心:赵新华
理化技术研究所:李迎迎
软件研究所:刘晗、潘宏、杨超、杨波、董斐
生态环境中心:罗婷文
生物物理研究所:朱永群、熊秀芳、杨艳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木易、程郁琨、张帅、赵志源、张志芳、肖艳文、秦理真、季安安、郑真真、刘志新、包莹、虞国富、朱亚红、刘阳
微电子中心:郑晓燕、陈晓娟
物理研究所:刘首鹏、王越
心理研究所:张卓、杜峰、崔哲
研究生院本部:张睿
遥感应用研究所:钟雪莲、李豫玲、陈卫荣
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李少芳、郭艳霞、李超、杨玫
植物研究所:赖江山、刘凤红、陈建敏
自动化研究所:沈扬、李镇江、李亮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彭君华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瞿旭东
武汉病毒研究所:王倩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王萌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金哲
金属研究所:卓木金、孙书英、张怀征、史玲玲、白英良、王刚
南海海洋所:叶玉瑶
乌鲁木齐天文站:邹伟贞、杨军
二、论文被SCI、EI或核心期刊收录:
物理研究所:竺云、吴凡、孙劲鹏
三、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杨振山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信富
电子学研究所:周伯阳
动物研究所:肖金花
高能物理研究所:曾瑜
计算技术研究所:徐京京、郝静、肖文曙、林伟
软件研究所:陈华荣、吴艳、吴志林、王欣明、王富良
生物物理研究所:肖颖
声学研究所:张志博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春、黄大山、刘新华
微电子中心:赵兴
物理研究所:胡亦斌、袁洁、蔡伟伟
自动化研究所:方亮、李新征、徐晋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李曦田
金属研究所:刘文月
海洋研究所:张昭、徐艳清
光电技术研究所:陈苏婷
云南天文台:范玉峰
(学生处供稿 责任编辑:张兆华)